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杜睿瑶
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毕业去向:四川大学文艺学
获奖经历
2022年(第15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全国一等奖
“青创北京”2022年“挑战杯”
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绘团史”
专项赛道银奖
“青创北京”2022年“挑战杯”
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青力冬奥”专项赛道铜奖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
2021年千人千校寒假招生宣传
社会实践活动特等奖
2021-2022学年综合一等奖学金
2020-2021学年综合一等奖学金
2021-2022学年校级优秀团干部
2021-2022学年院级三好学生
2020-2021学年校级优秀学生干部
2020-2021学年校级优秀志愿者
科研经历
国家级大创——数字人文视域下
《儒林外史》结构及文本可视化研究
校级大创——全民美育:从河南卫视
“奇妙游”系列破圈探析新媒介美育实践路径
(均未结项)
实习经历
曾任字节跳动通用力发展部门实习生
北语汉语学院办公室助理
知乎社区业务事业部创作者运营实习生
现任北京学联新青年工作室实习设计部成员
其他经历(校内外实践经历)
曾任北京语言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北语志愿服务总队宣传中心主任
现任班级宣传委员
参与建党一百周年庆祝大会献词活动
参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
中关村舞蹈节、井盖彩绘
后勤子女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
总时长达600余小时
01
多方考虑,选定方向解迷航
关于选择哪一个方向,我认为应结合自身兴趣与实际情况。考研、考公、保研、出国、就业等几种道路没有优劣之分,适不适合自己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每一条道路偏重的考察方向是不一样的,有些重实践、有些重学术,有些考察面广、有些要求理解深度,各个院校之间的题目也不同,大家可以多在网上或向学长学姐了解一下情况再做决定。
在兴趣方面呢,首先要注意的是兴趣≠喜欢哪一门课、哪一个老师、哪一门课成绩好。从小到大,都会有同学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某一门学科,虽然这也是激发兴趣的一种方式,但我们只有深入学习才能知道自己可不可以真正学得进去。学科成绩的话,受老师打分习惯和上课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不应该成为大家选择方向的最主要原因。大家如果觉得对某些方面有些兴趣的话,可以多去选一选相关的课,参加一些学术研究或实践项目,较为深入地了解一下,这样才能确定自己是否真正适合。
02
调整心态,稳扎稳打不慌张
保研心路历程的部分,我主要想从心态调整的方面来说。因为在我准备的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心态算得上是最大的考验了。保研考察的是综合能力,其中不仅包括学习、科研、学工经历,还包括运气、信息搜集能力、面试表达能力、抗压能力和心态等等。而且面试本来就是一个较为主观的事情,每个院校和老师的侧重点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些都让我们的保研充满了不确定性。我在保研过程中有时也备受打击、钻牛角尖,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出了问题,后来就不再强求自己有个答案了,只专注于复习,最后慢慢调整了过来,并且收获了一个让自己还比较满意的结果。现在往回看,心理素质的磨练也是我们的一个必经之路,真正能把我们拖出情绪内耗的只有自己,纠结和矛盾也会带来成长和成熟。大家千万不要灰心,不要觉得努力没有回报。我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它们并不是等比例转化的,并不是说你在这件事上努力了几分就马上、一定会收获几分。努力一定会有收获的,只不过也许会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偏移。现在所有学的知识、做的准备都会有回报的,大家不要着急哦,要努力保持一种“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心态,好的结果都在后边等着我们~
03
勇于实践,课外活动助成长
在大学期间,我参与了比较多的学生工作、志愿服务和竞赛,这些经历对我的升学、我整个人的性格和状态都有很大的影响。其实在上大学之前,我也并不是一个非常积极主动的人,有时候在人前说话也会紧张,但是这三年的锻炼让我越来越从容自信,能够抓住机会大胆表达自。特别是在冬残奥期间,我带的是加拿大代表团,平时都需要用英语交流。一开始我只能听懂一部分,并且不太敢张口说话,但后来在不断地沟通当中我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这种提升并不主要在词汇量,而是在于反应能力和胆量上,我对关键词的抓取更加敏感,而且能有效组织我会的词,合理运用工具,积极地进行表达。这段时间的锻炼让我在沟通能力上有了很大进步,不仅仅是英语,而是在所有对话中都能主动关注关键词,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这点对于我的保研面试也大有裨益。
除此之外,参与这些实践和竞赛让我能在更多的相遇中收获成长和温暖,使生活变得充实且有意义,同时也让我获得了珍贵的友谊。我们会一起学习、一起参加活动、在低谷时鼓励安慰彼此,朋友们都是我前行中不可缺少的动力。
04
平衡时间,轻重缓急需考量
如何平衡时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因为它的确非常重要。想要提升靠的并不是一味地做更多、更难的事,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有所选择,兼顾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挑战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放松,做到松弛有度。对于我自己而言,制作时间表是比较有用的。
首先我会对自己做的所有事情有一个优先级的划分,也就是“事有轻重缓急”,然后根据轻重缓急来定计划。我会制定日计划表和周计划表,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想明天需要做的事情并且写下来,周日晚上就会想下一周的计划。除此之外,有比较重大事情的时候会单列一个表来记录,比如期中期末、七一排练和冬奥培训等。需要注意的是,计划和实际落实有时发生一定出入也没关系,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经常完不成计划并影响了事情完成质量的话,就该停下来好好想一想自己的效率是否还能提高、是不是事情总量已经超出可承担范围了。
05
提升竞争,对症下药有良方
怎么更具备竞争力,首先要看自己未来方向需要的是什么。比如就业或者偏实践方面的升学,就需要我们在校期间多参加一些实习和社会实践,但像比较学术的升学方向,则需要更加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术能力。从我走的方向来说,文艺学既需要广泛地阅读书籍,也需要比较清晰的逻辑和辩证思维。而且许多文论家不单研究文学,还研究政治学、社会学、美学等,所以也需比较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文艺学刚入门可能会有点艰涩,可以多看一些网课和论文来帮助自己理解,这里比较推荐杨宁老师的课。此外,学术类的方向对于科研经历比较看重,大家可以打磨几篇论文,多参加一些学术训练和论坛等,对自己的成长会很有帮助。比如说每年下半学期会举办的大创,我是在去年申报了两个项目,一个是借助数字人文的手段去研究古代文本,一个是依托电视节目探析新媒介美育实践路径。在这两个项目的讨论和开展过程中,我和其他伙伴的思维不断碰撞,研究视野和学术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祝愿大家所得皆所愿
所行亦无憾
获得自己理想的offer!
重 点 推 荐
走!我们一起追“锋”去!
上新了,食堂!
全球发布!世界共享!
出品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来源 | 文学院编辑 | 徐媛媛
嘿,朋友,一起为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小联合国”
点个在看